小说家徐皓峰:我在找芯
(南方人物周刊)“我们这一代人是没有根的。从小受的是解放全世界的抱负和大公无私的道德灌输,长大后,这种理想目标、道德观念全面崩溃,等于一根没有芯的蜡烛。没芯就要灭,我在找芯。”
文艺报评论:逝去时代的样貌
(文艺报)因为这些故事的传奇色彩,以及徐皓峰倾心的王小波对唐传奇的偏好,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“继承唐传奇”这顶合适的帽子,套在徐皓峰小说头上。
《北方秘诀》导读
(思南文学选刊)“北方人到了香港,也不爱吃炸酱面了”,蠹空内里的传统,移花接木的规矩。
徐皓峰:用电影与观众交流世界观
(此念)电影更多是一个交响乐式的交流方式,通过一个点与观众产生共鸣,这就足够了。想要交流知识,时间上来不及。
吴玫评徐皓峰《北方秘诀》:这一道滋味复杂的炸酱面
(思南文学选刊)“不能直言的时候就产生了艺术”,是徐皓峰说过的话中最让人感慨的一句。
徐皓峰:「心」一动,可扩展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
(Bilibili)《列子》里讲,孔子晚年其实是快乐的,因为他‘废心用形’。仁义礼乐虽然不能经世济用,但可以让人超越头脑,用‘心’而越‘识’。
徐浩峰谈《箭士柳白猿》:那是一个时代的绝响
(文学报)我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,首先意味着你之前已经看过了一系列的经典电影,有文化、美学上的铺垫,然后再看这电影,会看进去,如果我们永远看电影的时候像此生第一次看电影,那这类电影就很难被人接受。
徐浩峰:我们这代人应该快一点儿老去
接下来的《诗眼倦天涯》也不顺利····《天涯明月刀》,最终也未能成事。其中原因,徐浩峰曾在《收获》一篇文中说过一句,“商家手紧”。
武侠写作之前,是自己的青春怪诞
(Links)在开始做武侠小说之前,他做了好几年“非常苦哈哈的、写纯文学的青年”。
徐浩峰:重回舞台,不离武行
(Links)鲜为人知的是,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,徐浩峰还曾是一名话剧导演。